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为深入学习红色历史、传承革命精神、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,8月6日--8月10日我院红“芯”向党,非遗薪传社会实践队先后深入山西吕梁、宁夏固原两地,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此次活动通过实地走访、亲身体验、录制微团课等多种形式,让队员们在实践中收获成长,在感悟中汲取力量。
重走长征路,感悟胜利密码
宁夏固原六盘山,作为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,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伟大转折,被誉为“胜利之山”。实践队员通过重走2.5公里红军小路,深入体验了瑞金告别、湘江战役、遵义会议、四渡赤水、飞夺泸定桥、爬雪山、过草地等当年红军长征壮举的18个主要场面。在红军长征纪念馆中,讲解员生动的解说,将队员们带回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,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长征路上的血与火、生与死。队员们表示,要将这段红色记忆深深镌刻在心中,转化为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,自觉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,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进。

铭记抗战魂,缅怀革命先烈
山西吕梁,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,这里留下了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。实践队成员来到贺昌烈士陵园,苍松翠柏环绕,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。在讲解员的介绍下,一件件珍贵的文物、一张张历史图片,详细展现了贺昌同志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。队员们详细了解了贺昌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活动,感受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。随后,实践队还参观了柏树山烈士陵园,这里安葬着众多在吕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。

通过参观学习,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吕梁抗日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,铭记了革命先烈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,进一步增强了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。
非遗续新篇,传承文化瑰宝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,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。实践队成员先后走进隆德县老巷子、南四巷社区等地,沉浸式体验固原市剪纸、手工编织、钩织等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。
在活动现场,老师们耐心细致地向队员们讲解各种技艺的历史渊源、制作技巧和文化寓意。队员们兴致勃勃地围在老师身边,认真学习手工编织、钩织的基本手法。从简单的打结、绕线到完成一个小小的编织作品,队员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。

剪纸老师现场展示了精湛的剪纸技艺,红纸在老师手中几经裁剪,便化作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案。队员们也拿起剪刀尝试,在老师的指导下,完成了自己的剪纸作品。

此次实践活动,队员们近距离接触非遗、深度感受非遗,大家不仅习得传统技艺,更深刻认识到传承保护非遗的重要性。队员们纷纷表示,要争做非遗文化的传播者与继承者,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,让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。
为期5天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圆满结束,但队员们的收获与感悟却将伴随一生。我院将继续开展此类社会实践活动,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。